对比几年前与当下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状态,陈蔚蔚认为原来很多企业处于观望状态,想看看“吃螃蟹”的企业转型效果如何?投入是不是有回报?但现在更多企业开始迫切地想加入到转型的大潮中,不再想“要不要”,而是想“如何做”。
当前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中,相当一部分是传统企业,这些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能够提升效率、减少设备损耗和更多产能,得到“真金白银”的收益;另外一种则是如数据中心、芯片、新能源等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得益于更多新技术的应用,更倾向于通过数字化转型成为数字化、智能化,甚至是全绿色的低碳企业、工厂和园区。”不同类型的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诉求不同,但在进行数字化过程中,所有企业都面临类似的问题。”陈蔚蔚认为,数字化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需要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专业机构介入。
虽然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时需要创新技术支持,但前提是能保障现有基础设施安全运行。这是所有转型企业都要面对的难题。“如何将新技术跟现有使用场景完美结合,是施耐德电气需要站在客户角度去解决的问题。” 陈蔚蔚表示,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会很容易碰到瓶颈,甚至导致企业运营的产生倒退。
尤其在数字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当下,企业与企业、企业内部各部门间,往往存在“信息孤岛”。以专业的服务破解“信息孤岛”,不仅需要了解行业,而且也要有数字技术的背景,如此才能帮助企业做出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决定。对此,施耐德电气依据丰富的数字化转型经验,能够帮助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时先确立全景图,全方位的去看企业存在的问题,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面对企业内部的“数据孤岛”时,施耐德电气也会凭借成套的转型规划、第三方观察,帮助企业做出中立的、客观的判断。
另外,从众多数字化转型案例中,陈蔚蔚认为数字化转型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而持续的“深耕”则对企业领导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领导人的思想领导力挑战巨大。要从未来的角度思考,而不是基于现状,才能建立可持续的变革模式,使整体规划具备不停迭代、进步的思路。”
数字化创新实践,转型收益“在路上”
数字化转型的长期性在服务上的体现,则是施耐德电气对客户业务的深入发掘。据陈蔚蔚介绍,在为虹桥高铁站的数字化改造中。施耐德电气首先为虹桥高铁站做了全面的系统性的技术评估,提出一些关于改造成智能车站的全方位的建议,同时也为其能源体系平台提供了一系列的高效监测手段。“高铁、铁路的维护基本集中在夜间两点到四点左右的停电时间,这段时间里是人力密集型服务,需要安排好整修的项目;在非人力密集的其余20多个小时里,如何在列车高度运行的情况下及时发现电气设备的温度异常,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陈蔚蔚说道,“高铁站的数字化改造,体现了如何通过咨询发掘客户数字化转型痛点再找到解决办法的‘闭环’,是咨询服务与行业特点的完美融合。”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临近,工业企业如何以新技术进行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能否保持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作为典型的高电耗厂区,佛吉亚盐城工厂面临能源监测、电能质量、巡检手段等多方面的挑战,通过对盐城工厂能耗设备(系统)运营情况进行现场考察调研、能效数据分析和可行性研究,施耐德电气能效咨询专家提出了包括配电系统,公用动力,暖通以及生产工艺等方面共总计18项旨在实现节能减排的优化改进措施,其中有两项已落地并实现数十万元的直接效益。这些措施已经形成专家咨询报告并向佛吉亚中国区管理层进行汇报,后续将会陆续落地并为佛吉亚在“零碳排”道路上持续带来收益。
当数字经济全面加速,
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2021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年初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数字化”被大篇幅、重笔墨地提及:从数字经济到数字社会,再到数字化的治理。数字化被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能源管理和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引领者、实践者,施耐德电气帮助数以万计的全球企业进行了数字化转型。对于此次数字化成功“出圈儿”,施耐德电气副总裁、服务业务中国区负责人陈蔚蔚表示以前只是某些领域、行业的企业在进行数字化,但在政府的倡导下,全面的数字化时代即将到来:“这种趋势和规模是过去无法比拟和想象的,数字化已经从根本上成为了 ‘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