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图页网

扫码关注

图页网
微信扫码关注

 
 

红外测温仪迎来产能爆发期 预计今年产量翻番

  2020-02-07 阅读:573
 开工在即,红外测温仪成为很多单位“头疼”的紧俏物资。洛阳一家事业单位的刘先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疫情出现后,他们单位就紧急订购红外体温检测仪,但厂商们表示,要到4月份才能发货。

 

中国的测温仪产能如何?2月5日,21世纪经济报道从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直属单位赛迪顾问获得的一份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与手持红外体温检测仪的产量分别为2.98万台和30万台,预计未来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和手持式体温检测仪需求量将攀升至6万台和55万台,而今年全年产量有望翻番,分别达到6万台和65万台。

 

企业分布上,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地是中国红外体温检测仪企业数量较多的省份,企业数量占比超过65%。其中,广东省是中国红外体温检测仪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共有24家,占据全国28%份额。

 

报告预计,在经历一段产能恢复期之后,预计将从2月11日前后进入一段产能爆发期,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与手持红外体温检测仪的日最高产能有望分别达到1500台/天和15000台/天,预计1.5个月后即可满足市场需求。

 

不过报告指出,“部分核心材料供给不足、人员召集难、政府复工许可批准难”等问题可能影响产能的持续释放。其中,上游原料能够有效供给是保障红外体温检测仪生产企业尽快复工的关键。

 

产能爆发期临近,1.5个月可满足市场需求

 

报告指出,红外体温检测是红外测温仪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作为II类医疗器械管理。区别于家用体温计(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红外体温检测仪因其非接触、效率高、使用方便的特点在人流密集的各交通关口、医院、住宅小区、企事业单位广泛使用筛查发热人体。但红外体温检测仪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精准度没有家用体温计高。

 

目前红外体温检测仪主要包括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和手持式体温检测仪。其中,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分为立式、门式等多种形态,不需要特定人员操作,可对范围内异常体温人群进行自动报警,主要应用在人流比较多的公共场所,比如机场、车站等。手持式体温检测仪需要人为手持操作测量,可对准待测人员额头、耳朵等部位进行及时测量。

 

报告指出,由于手持红外体温检测仪比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的应用场景更灵活,价格更低廉,手持红外体温检测仪的市场需求量要远大于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2019年手持红外体温检测仪的产量约是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的10倍。但由于二者价格悬殊,在产值构成上,手持红外体温检测仪仅占总体产值的5%。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需求得到超常释放,产能将被进一步刺激。

 

图源:赛迪顾问关于测温仪产业链和产能分布的报告

 

在2月2日的工信部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王伟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上述提问时指出,目前为止,测温仪企业复工率已达到50%左右,国内共收到各地红外体温检测仪需求大约2万台,手持式测温仪需求30余万台;预计全国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需求6万台,手持式测温仪55万台。

 

王伟介绍,目前中国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日产量已达800台左右,未来日产能有望达1500台,手持式测温仪日产能可达15000台。

 

报告指出,根据目前产能(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产量最高1500台/天,手持式红外体温检测仪的产能最高15000台/天)理论测算,预计仅需1.5个月即可绝对满足市场需求,报告预计,在经历一段产能恢复期之后,预计将从2月11日前后进入一段产能爆发期,临时需求缺口会逐渐收窄。

 

 

广东企业数量最集中,中游上市公司扎堆

 

在地域分布上,报告指出,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地是中国红外体温检测仪企业数量较多的省份,企业数量占比超过65%。其中,广东省是中国红外体温检测仪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共有24家,占据全国28%份额。

 

 

从产业链上看,红外测温仪一般由光学系统、光电探测器、信号放大器及信号处理、显示输出等部分组成。其中,中游为产业核心环节,上游为产业制约环节。

 

 

其中,上游企业集中在东部地区,中下游企业相对分散。报告指出,我国红外体温检测仪产业链上游企业集中在东部地区,中、下游企业分散在全国多地。除广东省外,江苏省也是产业链上、中、下相对集中的省份。

 

 

在产业链上游中,虽然企业总量上广东省最多,但江苏省相关企业的质量最好。TOP10企业中,江苏企业占5家。分企业性质来看,相关民营企业发展势头最好,发展质量也不断提升。

 

 

在产业链中游,全国共有30家红外体温检测仪生产企业。其中,深圳市是拥有红外体温检测仪制造企业最多的城市,共有6家,占据全国20%的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中游企业中,TOP10企业中有7家都是上市企业。

 

 

复工难涉及两大问题,上游原料是最大制约

 

报告指出,红外体温检测仪作为防控疫情的重要设备,市场需求陡增。虽然理论上我国目前的产能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但实际上各大红外体温检测仪厂商复工需要至少解决两大问题。

 

一是产业链复杂,部分核心上游材料供给不足或不及时。2003年SARS疫情爆发时,国内红外体温传感器100%依靠进口,国内红外体温检测仪厂家无法分配到传感器,市场供应严重不足,导致红外检测仪无法广泛用于SARS防控。虽然当前我国红外体温检测仪组件技术获得了跨越发展,仍有关键物料无法自给。这就导致模组供应商面临PCB、进口物料短缺等问题,进口物料报关速度缓慢,将大大延迟交货日期。

 

二是人员召集难、政府复工许可批准难。疫情导致多地封城,春节假期延长,部分地区的企业复工时间甚至推迟到2月10日。在这种情况下上游供应商很难临时召回员工。同时,疫情期间需要得到当地政府批准才能开启生产工作,各地政府对于企业提前开工的谨慎程度各不相同。

 

报告为此提出三条建议:

 

①厂商可启用部分产线,就近召集部分员工返岗;

 

②为防疫物资相关企业及配套企业复工搭建统一的临时申请平台,加快企业复工审批;

 

③确保产业链成员及早归位,加速相关国外物料进口报关速度。

 

附:重点原材料供给企业与生产企业名录

 

标签: 红外测温仪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资讯图条

    图页网